本节课介绍了姥姥的剪纸,通过剪纸艺术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课程中,学生欣赏了各种剪纸作品,了解了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过程。在实践环节,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剪纸,创作出自己的作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剪纸艺术,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目录导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和剪纸的魅力,感悟亲情。
教学重点
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和剪纸的魅力,感悟亲情。
教学难点
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你们了解剪纸吗?剪纸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他姥姥的剪纸的?
2、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姥姥的剪纸。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课文主要讲了我被姥姥高超的剪纸艺术所折服,也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4、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了我被姥姥高超的剪纸艺术所折服;第二部分主要讲了我被姥姥的剪纸所吸引,缠着姥姥要她剪纸;第三部分主要讲了我对姥姥的思念之情。
3、指名说说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部分,多读几遍,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和剪纸的魅力,以及作者对姥姥的思念之情,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然后进行评价。
4、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注意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朗读,也可以由教师指定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
5、交流:通过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谈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和剪纸的魅力以及作者对姥姥的思念之情,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6、指名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然后进行评价。
7、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朗读和背诵不仅感受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和剪纸的魅力以及作者对姥姥的思念之情还把这份浓浓的亲情传递给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希望大家都能珍惜身边的亲情!
8、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把这篇课文读给自己的家人听让他们也感受到这份浓浓的亲情!同时让学生把自己的剪纸作品展示给家人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