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以《静夜思》为例,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教案中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课后作业等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诗歌内容,提高语文水平。教案还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目录导读: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播放《故乡》的音乐,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故乡的可爱之处。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纠正学生的发音。
3、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讨论,理清层次。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情况,板书:见闻引出家乡变化——回忆过去——抒发情感。
1、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学生交流讨论,理解内容。
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的作用。
4、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我”回忆了家乡的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学生交流讨论,理解内容。
6、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的作用。
7、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的第三部分,思考: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这种感受蕴含着“我”怎样的情感?
8、学生交流讨论,理解内容。
9、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的作用。
品读课文,感受情感。
1、引导学生品读课文,感受“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教师总结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情感内涵。
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掌握它们的用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